公司新闻
【十九大代表】韩利萍:以“毫厘”精神托起火箭的“蓝领院士”
在十九大召开的前夕,党代表韩利萍在山西走访了十家军工企业进行主题调研,感受五年来军工企业富国强军的新变化,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519厂的韩利萍,可以说是富国强军之路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在航天的这二十余年的蓝领生涯,让她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数控操作加工技艺,是工厂火箭发射平台乃至型号产品大部分关键零部件加工的首席人选,在创新数控加工操作、提升航天型号产品品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数控加工特级技师”、“航天一院首席技能专家”、“国务院首批高技能人才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国家级韩利萍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串串耀眼的光环和称号是对韩利萍这个普通航天女工的褒扬。
可是谁又能想到,当年刚刚高中毕业参加工作的她却是机械加工行业的门外汉。1999年,韩利萍作为首批数控操作工。那时519厂数控加工才刚刚起步,高中学历的她连零件图纸都看不动。然而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依靠理论自学和实践摸索,韩利萍先后掌握了FANUC、大隈和SIEMENS系统的编程技巧,CAD/CAM计算机辅助编程应用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的“神秘面纱”被她一层层揭开。
从蓝领工人到精通操作、编程和工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让韩利萍不断向前的是即便毫厘也绝不轻视的专研精神。
1的误差在生活中,很多人选择忽略不计,而火箭发射平台倾斜1的误差,将会导致高50m的火箭顶部偏离发射中心872mm,均布在?3370mm圆周上的最低点的支撑装置将产生20%的过载。这种误差的后果将直接导致火箭的发射无法准确入轨,这就是航天无小事,成败在毫厘的道理。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活动发射平台体积庞大,四通均流阀体是长七发射平台液压装置的控制关键件,不足200mm见方的工件上大大小小分布着各种规格的70余个的阀孔。而每一个阀孔的加工精度都必须控制在0.02mm公差之间,粗糙度值只有1.6微米。这些阀孔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导致发射平台支撑装置起降的精度和平衡度。
阀体类零件孔系多、腔体内部孔和孔相贯相交,精度高、难度大,如果考虑问题不细致、全面,计算不精确,轻则尺寸超差,重则报废零件。这个让人头痛的难题,韩利萍却有着“独到”的加工思路。“遵顺序、听声音、看铁屑、勤测量、凭手感”是她多年操作经验的积累,也是她确保零件加工一次成功,万无一失的“绝活”。在声音嘈杂的车间里,通过聆听机床运转、刀具切削和加工振动的声音,观察铁屑颜色、形状变化、工件表面光亮痕迹,她就能够准确判断出刀具的磨损程度和切削状态的正常与否,以便提前发现异常情况,避免刀具损伤和零件变形等问题的发生,以此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凭着这些“绝活”,她圆满完成了包括长征七号、长征五号、长二F在内的多项重大宇航产品地面发射设备的生产制造,成功托举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唱响了属于中国航天的“天歌”。
目前她带徒9名,现已晋升为高级技师1名,技师3名,2名徒弟分别获得山西省数控技能竞赛数控铣第一名和第二名,获得三晋技术能手称号;1名徒弟获得集团公司技能大赛第三名,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荣获数控铣第十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她领衔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仅2015年授课60学时,参与军品科研项目19项,完成创新成果5项,发表论文6篇,申报专利1项,总结先进操作法2项,提出合理化建议42项,共完成为企业数控技能人才成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班组长,她在班组管理和建设上也很有特色,打造出了一个人才辈出的班组,一个成果倍出的班组,一个勇于创新的班组。这个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团队,近五年来完成生产工时每年以超过25%以上的速度递增,连续三年荣获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 “神箭金牌班组”称号,先后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航天金牌班组”、“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和“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等荣誉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首批“全国工人先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