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
阳泉:携手谋创新合作促转型
谋在今朝,意在长远。阳泉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决策部署,深挖优势、资源共享,与全国高校共建“12大基地”,为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幅开放创新、互惠共赢的新时代发展画卷正在山城阳泉徐徐铺开。
作为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阳泉市紧紧围绕煤基新材料领域积极布局,持续推动校地、校企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上加强合作,助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由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领衔的团队,携手华阳集团在煤基新材料技术上开展科技攻关,围绕功能性纤维新材料产业,延伸锦纶、涤纶、氨纶3条产业链,把原料优势转变成材料优势,建设全国最大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新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阳泉市高新区与北京市清研智造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清研阳泉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和清华校友总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合作,专业从事技术转移转化。依托清研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山西智创城7号等产业平台以及中天数字环保产业园建设,积极联系推动与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高校深度合作,着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与清华大学合作“采用熔体发泡法、高压渗流法制备泡沫铝项目”,引进清华大学泡沫铝相关技术,开发建设运营100万平方米泡沫铝项目;与浙江大学在“石墨烯气凝胶批量制备及其在吸波涂层的应用”开展合作,制备低填充、宽吸波、低密度的石墨烯吸波材料;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全市战略转型产业升级,不断夯实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基础……
一项项合作的不断达成,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成长,不仅为阳泉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全面完善的人才政策,让我们感受到了阳泉市对引才用才的决心。”7月26日,正在阳泉市参加“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产学研合作基地”揭牌仪式的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崔素萍,对阳泉市的人才政策称赞不已。
精心筑巢引凤来。近年来,阳泉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力度,先后出台《阳泉市人才激励二十条(试行)》《阳泉市激励企业引才育才办法(试行)》等政策,建立“1+X”的人才政策体系,持续打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设立专项财政奖励,对在阳泉市实际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或产业对接、项目合作、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经评审认定后,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至200万元。
设立房补和高学历人才激励政策,对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给予购房补贴或租房补助;对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从事项目研发、技术革新的,由市科技奖励扶持资金一次性给予5万元至10万元的科研项目经费;对引进人才随迁配偶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可在对口部门协调安置,其他类型的由相关部门优先推荐就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随迁子女,可在市内自由选择中小学校就读……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阳泉市拿出2000万元专项经费,全力保障各项工作,真金白银亮诚意,为校地合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启动以来,阳泉市把“12大基地”建设作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及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组,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迅速反应、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对接全国知名高校,“12大基地”建设多点开花,成效显现。
与北京大学共同建设的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材料研究院,依托北京大学北京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大宗工业固废及资源化产品质检中心等机构,将建成以产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为特色的资源环境领域高水平综合研究平台;
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展的矿用5G通信系统研发,目前矿用5G基站及终端功能样机已经研发完成,正在结合煤矿井下特殊环境及煤机设备的不同特性进行完善和升级;
与北京科技大学围绕地区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合作,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土建施工;
市校、校企科研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其他基地建设也推进有力。与南京大学等高校共建3个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东南大学等17所高校在阳泉9所中学挂牌优质生源基地;江南大学将在食品产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与阳泉市深度合作……“12大基地”建设齐头并进,为阳泉的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携手谋创新,合作促转型。未来,校地合作的硕果必定结满桃河两岸,也将成为阳泉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记者白雪峰 苏晓晨)
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